当前位置:燕窝的做法大全-燕窝的吃法与禁忌美容消费者无处申请食品药品等检验 业内人士揭黑幕护肤DIY
消费者无处申请食品药品等检验 业内人士揭黑幕护肤DIY
2022-05-27

不少人可能会有这些担心:我们整天喝的牛奶中是否含有有害物质?标着纯植物成分的减肥茶是否加入了国家严禁使用的化学减肥药品?充斥药店的消字号治癣、止痒、治脚气产品是否添加有激素?

也许你会认为,只要自己不怕花钱,把产品送往有关部门检验,一切都会有明确的答案。但事实并非如此。连日来,记者跟随一名消费者试图找检验部门检验一箱奶制品中是否含有有毒物质以及一个消字号产品中是否含有激素,但即使这名消费者愿意掏钱,也没有一家部门肯对这些产品检验。

找了多家检验部门结果:没有一家愿意给化验

“得知这些减肥茶和所谓的维生素片在生产的时候添加了芬氟拉明和酚酞两种药物成分后,我找寻多家药品检验部门,却没有一家愿意给我化验。”日前,提起自己曾经加盟的一家减肥中心,郑州市民范先生仍感到气愤,“如果说那些商家坑人,那么这些一直为他们‘保守秘密’的检验部门又充当了什么角色?”

“2005年我在紫荆山某店减肥时,3个月减了将近40斤,随后,我按店里要求每天服用几粒‘营养平衡素’和减肥茶,效果很好。”范某说,正好在寻找投资项目的他便找到了这家减肥店的北京总部,交了20万元加盟费,在濮阳开了一家减肥店,加盟之后,总店才告诉了他给客人减肥的秘密,原来,高科技减肥不过是个噱头,真正起减肥作用的其实是那些“赠送”给客人服用的“营养平衡素”和减肥茶。而平衡素中的主要成分就是芬氟拉明和酚酞!“经查实,我得知芬氟拉明和酚酞早在1997年就被国家明令禁止在保健品中使用。”范某说,为搜集证据,他将店内的药品送往食品药品检验所进行检验,但遭到了拒绝。

“药检所告诉我,他们不受理个人的送样,让我去找药监局,可是药监局说是‘赠送’给顾客的,不是在药店销售的,所以无法管。”范某无奈地说,不少厂商在减肥的“营养平衡素”、“减肥茶”中添加芬氟拉明和酚酞,这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但作为普通的消费者遇到这样的事,难道只能吃个哑巴亏?

拿着送检样品结果:却被告知“不对个人”

“我们的孩子经常用这种皮肤霜治疗蚊虫叮咬和湿疹,这是一个消字号的产品,但前段时间我得知其主要成分是一种强力激素。”8月16日,一位家长拿着一瓶皮肤霜找到了记者,她想让记者帮她找部门化验一下这个药中是否含有激素地塞米松,因为医生曾再三叮嘱她的女儿不能使用激素类药物。

“十几年来,我们家的孩子喝的都是某品牌牛奶,听说有人为延长保质期将激素、抗生素加入奶中,我就想化验一下里面的激素、抗生素是否超标。”市民平先生说,他的儿子虚胖,医生怀疑儿子误服了激素,他愿掏钱将家中剩余的牛奶进行化验,至少自己知道那些奶是否可以继续喝下去。

据记者了解,消字号产品审批生产的部门是卫生部门。记者于是电话联系了河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处,希望他们能够对这种皮肤霜进行检验。“你问问河南省疾病控制中心吧,那个地方有个分析化验中心。”一工作人员说。随后,记者拨打了省疾控中心电话。“对不起,我们没有办法化验这种产品是否含有激素,所有有关药物的化验必须要去河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一工作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像牛奶一样印有qs标志的食品其归口管理单位是质量技术监督局,而像“减肥茶”、“营养平衡素”等保健食品生产审批权在药监局,流通管理却归卫生部门。“去找食品药品检验所,我们没有办法化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一位工作人员称,“虽然许多食品包装上都印有qs食品安全标志,但质监部门负责检验监督的只是该产品的营养物指标是否达标,对于其中是否含有不该添加的有害物质则很难做出检验。”

近日,记者陪同一名消费者带着一箱奶和几瓶“皮肤霜”来到了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我们可以化验,但对不起,即使你们自己掏钱,我们也不对个人化验。”一楼大厅,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的一位工作人员微笑着对记者说,“我们只受理药监局给我们的送样。药厂给我们送样也可以,但必须是自己厂送自己厂的产品。”

终于找到一家愿检验结果:却因顾虑让另找他人

“实在想不明白!消费者掏钱购买产品却无权也无法知道产品真实的质量状况。”这让这名为找个检验部门跑了很多趟的消费者感到不解。

9月17日下午,记者来到了设立在某高校的一个药品实验中心。记者了解到,该中心拥有先进的化验器材,仅高级职称以上的专家就有10名。中心一名负责人听完记者的叙述后显得十分谨慎:“我们可以帮你化验,但帮你们是有条件的。”他认真地对记者说:“第一,你们要花钱购买所有检验用的药品和试剂。第二,你们的新闻报道不能使用我们的检验结果。第三,我们不会出具检验报告也不会在任何文字材料上盖章。你如果答应我们就做。”他看着记者说:“你不知道,现在的情况太复杂了。”考虑到至少有一个地方可以检验,记者答应了。随之这位负责人突然又改变了态度,“你稍等,要不我给省药检所打个电话让他们化验吧,他们是法定部门呀!”打了一通电话后,他态度坚定地对记者说:“他们不愿做,也劝我们不要趟这浑水,算了,你们还是另找其他单位吧。”

“你知道检验部门为什么都不对普通老百姓和媒体进行化验?”一位业内的“深喉”人士告诉记者,在较早的时候,这些检验部门大多和媒体都有较好的合作,但最后的检验报告给执法部门的相关人员带来了麻烦(例如领导批示后查处、处理人等),有了检验报告存在,暗箱操作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最终,在领导的协调下,检验部门、执法单位和不良商家找寻到了共同利益。“这纯粹是造谣,污蔑!”针对该说法,也有人表示了不同意见。